阅读历史 |

第九百五十五章(2 / 2)

加入书签

“真是处心积虑啊!”刘健轻叹一声,“不过,为何那李士实也附庸其后呢?”

李士实?众人一惊。提起这人,他们可是了解的。

“李士实,字若虚,南昌人,一作丰城(今江西丰城)人。成化二年(一四六六)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郎中,出任按察副使提学浙江。弘治五年(1492)十月以右都御史巡抚郧阳。弘治六年十一月召还理南京都察院事。”牟斌又翻一页,念道。

此人官运并不差,为何要附庸宁王之后呢?这点大家甚是不解。

而且,大家也是不解,这宁王朱宸濠不过是被弘治训斥几句,责令其回蕃地而已,为何要谋反呢?

当然,这里面有些明眼人,也知晓事情的始末。

话说当年,永乐皇帝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请来了宁王朱权相助。

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号臞仙,又号涵虚子、丹丘先生。封地为宁国(今内蒙古宁城)。1391年,年仅十三岁的朱权就已经就藩于宁城,这位藩王实力并不亚于朱棣,传说他麾下的朵颜三卫更是骁勇善战。两年后,朱权前往藩地大宁。大宁地处喜峰口外,属古会州之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一大镇。朱权带有甲兵。朱棣对朱权许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虽然善谋的朱权在靖难之役时想要选择隔岸观升。

“回禀陛下,正是!”马文升垂头应道。

“嗯!”弘治陷入了沉默。

刘健等人面面相觑,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是啊,那支军队现在可是陛下的心头肉啊!而且真正的实力还有待挖掘,他定然是舍不得啊!

“陛下,当前之事,平乱要紧!”刘健出班,郑重其是地拱手道,“而且,如果宁王之乱不早日平定,只握蕃王们有样学样,那时,这天下必然战乱四起,再配以弥勒会乘机捣乱,到时,这大明危矣,天下危矣!还请陛下允准!”

“臣附议!”李东阳上前一步。

“臣附议!”谢迁同样上前一步。

“臣等附议!”众大臣见三位辅臣都同意了,上吧!纷纷上前,躬身奏道。

弘治抬头望着黑压压一片垂着的官员顶戴,苦笑一声,“诸位爱卿平身,朕并非不允准,而是在考虑这将领人选啊!”

“将领?”众大臣一愣,纷纷抬头望向弘治。

刘健等人眼中恍然,对啊!这将领人选可马虎不得!毕竟,这次不仅仅是带兵打仗,而且,还得肩负着护卫那些武器不被流失的重任,这责任可是顶天了!如果不慎丢失,被弥勒会等敌对势力获取到,那时,这大明天下更会动荡!而且是会动摇国本的!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