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轴承厂的变数(2 / 2)
渔阳鱼王饭店,赵广生说道:“我暂时兼任集团副董事长,没有董事长。”
关志远:“你终于又出山了?”
赵广生:“什么叫出山啊,只不过是个名义,算是为东兴保驾护航一阵子。”
郝东兴在旁边说:“你得给我点人啊,我得有点嫡系。”
关志远嘬了一下牙花子:“你什么时候用?”
郝东兴:“明年三月。”
关志远翻了一个白眼:“林文雅怀孕了,明年二月份预产期。王婵娟也是打算明年要孩子,我这儿本身就少一个人。下半年至少还要往电机厂输送十个人。”
郝东兴:“不行,怎么着你也得给我输送十个人过去,我再到外面招聘十个人,一个管理团队三十个人,应该能撑起一个厂子。”
轴承集团的计划是一个研究院所两家工厂,其
中一家规模大的工厂是走集成化道路,这是郝东兴任职的厂子。另一个规模小的厂子走高精尖,准备生产新材料新科技的产品。
而这个规模大的厂子,人数将会达到三千人,郝东兴一个人肯定折腾不开。而涉及到他这几个月在厂子里发现的人才也是让他一言难尽,这个时候国企所谓的人才就是那种没有完全被废掉的人,本身思想已经固化,勇猛精进不足,沉稳保守有余。但也就是可堪一用。
其实这些人也就是和黄彦东沈黄岳差不多,都是三十多岁,在企业里施展不开拳脚。只不过在国企呆惯了,还不是很适应现代化企业制度下的作风,关志远用他们也是有人带着,而且是电机厂大多数管理人员都将是对外招聘或者五一八厂培训出去的。之所以要大多数,是这样的人占据多数能形成一定的氛围,能将其他人带动起来。郝东兴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关志远却并没有急于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好奇的问道:“研究所没有并入进来到时候他们收入和内部制度怎么样?别到时候还是学术腐败,一个个收入不高没什么积极性
,出不了什么成果。那样的话如果我入股不敢说亏钱,但可以说是根本不合算。”
赵广生显然早就想过这个问题:“研究院所是不可能和你合资的,这是必须要掌握在国家手里的。”
关志远端起啤酒示意一下,灌了一口仔细聆听。
赵广生:“所以研究院所这块是不参与合资,而是和第二轴承也就是高精尖这一块合作,打算借着现有的一些比较高端的产品加上研究院所这个雄厚的研发实力,随后在股票市场上市。反正你又不愿意上市。”
关志远:“但是我如果投资轴承厂的话,如果没有高科技支持,二厂确实投资价值不大。而且我也不相信上市就能管好。”
这是时候对于股票上市简直快成了神话了,许多人都认为只要股票上市,这个企业就是现代化企业了,就立马腾飞了,成为上市企业好像是吃了灵丹妙药一般。
赵广生显然也是倾向于这个观点,但也相信关志远,随即说出了真正的解决方案,那就是这个轴承厂将会和外资合资,借用外资的技术和一部分资金,借用致远投资的资金,三方合资建立一个大型合资企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