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9章 家属区的大麻烦(2 / 2)

加入书签

确定,但公司初步设想可能是第三期完工后,第四期至少暂时不会开工。也没办法开工,快封冻期了。

家属区一共十五栋楼,最早的是十五年前盖的,而且现如今再看家属区,每栋楼房都是那么破旧,玻璃还都是二十厘米见方的小玻璃,昏暗陈旧破旧,是家属区给人的第一印象。

张文良:“家属区现有住房九百九十套,第三期完工后工龄满五年的将搬进新居,然后家属区当宿舍的员工将不足二百人,而且家属区的房子房间小,昏暗陈旧,住着至少不舒服不方便,咱们大家集思广益,想一想怎么改造。”

会议室内没有人接话,马洪涛立即举了一下手:“家属区的房子改造起来比较麻烦,而且涉及到五种户型,我个人觉得应该针对每一种户型制定不同的改造方案。但总体上来说,阳台动不了,就那么大。窗户全部换成现在的铝合金窗户,能让房间通透许多。”

另一个人说:“家属区都没有绿化,我觉得应该拆掉两座楼,建一些绿化设施。”

“楼道里地面也贴上砖,墙上重新粉刷,也能看着亮堂许多。”

大家踊跃发表意见,张文良不时的嗯一声,偶尔点点头

但只有关志远知道,现在是一个大麻烦。

当初建立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时候,设想是五年以上单职工搬进楼房,其余员工搬到家属区,把这里当做宿舍区,然后对家属区进行改造。

因为楼房是一批批建造的,当时并没有对五年内工龄单职工设定一个时限,比如截止到哪年哪月哪日满五年工龄。或者说就以第三期为例,工龄满五年单职工入驻新楼房,这样也行。

但是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情况有了变化,一些在之前没有分到楼房,或者达不到分房标准的职工心里有些浮躁。再加上工厂效益好,房地产开发公司效益好,厂领导们一拍脑袋,得了,现在在厂的职工以后都给分房。

这是好事啊,大家都很高兴。

但是问题来了,现有这点职工都搬到新房了,那么宿舍区给谁用啊!

对啊,给谁用啊,当时根本没人想到这一点。

现有的员工早晚都上新楼房了,而五一八厂这些年每年进厂的人差不多十个人左右,也就是说五年后,家属区也就是宿舍区,也就住着五十个人,嗯,其实不算走后门进来的,就是分配的大学生,只有三四十人。

所以现如今开会

发言的这些人都没说到点子上,第三期完工后,家属区里最多只会住一百多人。

没错,前些年五一八厂效益还不错,国家也投了不少钱,包括精加工车间也是那个时候打造的,那个时候进人比较多,但这五年来却只进了一百六十多人,这些人大多数还是九六年到九三年进的,那个时候有委培的技校,每年有不少学生从技校毕业进入精加工车间。

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第三期完工,留在家属区也就是宿舍区的人最多只有一百六十人,其中包括关志远这样家住附近的有四十多,那么宿舍区就只有不到一百二十人,五年后只有三四十人。

一栋楼六十六户,现有十五栋楼,这可不是说拆两栋楼弄个花园那么简单。

这种事儿关志远在半路上和张文良隐晦的提过,当时张文良和孙志杰就都愣了,合着许多人都兴奋的忘了这一茬儿了。

张文良很有耐心,等到大家说了半个小时,这才将以上的情况说明,并且着重点出,开会之初他已经强调了,第三期过后,厂子宿舍区最多不到二百人。

这时候二三十人不少人都一脸愕然,而明显有几个事先想到过这个问题的,都是低头失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