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8章 话一出口,人便死了(1 / 2)

加入书签

李贤站立在紫宸殿御座右侧,群臣已退,殿中只剩下皇帝、皇后和他这个太子。

李治不知道什么琢磨了片刻,侧头看向一旁,问道:“吐蕃副使的事情,安排的如何了?”

黄色帷帐之后,一名穿着绯色官袍的中年官吏走了出来,身材修长,神态儒雅,

左史、弘文馆直学士,范履冰。

“回禀陛下,吐蕃副使已经送离长安,请陛下下旨,将吐蕃使团全部下狱,拷问吐蕃副使去向。”范履冰拱手。

这是在放走吐蕃副使之后的

这样,他们才会将这个消息,有意无意的透给论钦陵。

“你先去抓人,稍后宫中会传旨,不用下狱,但开始禁足,不得出入,饭食减半。”李治摆摆手,范履冰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拱手,然后无声的退入了帷帐之后,消失不见。

“传令,陇西甘凉诸州县,封锁边界,搜捕吐蕃副使。”李治随即又补充了一句,随后,帷帐之后,传来一声:“喏!”

说完,李治抬头看向武后,低声说道:“媚娘,此计真的可行吗?”

散播一些芒松芒赞已死的消息,然后逼到吐蕃皇室不得不出来面对质疑。

再倒着往前,便是要让他安全,没有任何怀疑的离开长安,还要让密卫的人,跟在他身边,要让他完全信任。

李绚曾经对皇帝说过,他更加擅长水利和农桑之道。

李治微微点头,说道:“你说的不错,粮草的确重要,但关键还是要能先有所收获,黄仁素今年会在幽并山东诸地开挖水渠,治理河道,同时处理不法官员,保证今年秋收。”

李绚在武后这里,又得了个心慈手软的评价。

“好在这个时候,论钦陵家族五兄弟当中,有四个都在外面,只有一个在逻些坐镇,还有一个落入到了我们手中。”武后目光落在桌案上的奏章上,轻声说道:“陛下,臣妾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非要让自己的亲弟弟去冒险?”

论钦陵家族虽然是有五兄弟,但这五兄弟,除了赞悉若和论钦陵两个嫡子先后任吐蕃国相,掌握军政大权以外,其他的三个兄弟都要差上很远。

进入吐蕃境内则更是方便,吐蕃副使的身份在吐蕃更加好用。

若非年龄,资历和能力不足,吐蕃国使的位置早就换人了。

“难得,你也看过来了。”李治忍不住的好笑了起来,转头看向武后说道:“二十七郎千好万好,就是太过小心,说谨慎都是在夸他,手里握着两千兵卒,面对千里奔袭,装备不全的吐蕃人,竟然还束手束脚的。”

若是芒松芒赞不见,或者说,由他人代见,甚至找人假扮芒松芒赞接见,都只会令局面更加恶劣。

这是

查缺补漏,提出新的有用建言,这才是太子该为之事。

大唐和吐蕃之战,将来是大唐对外战争的主流。

“慢慢调教吧,反正现在也不用他在前线冲杀,有燕国公和黑齿常之,他只要在后面保证粮草运输便可。”李治转头看向李贤,沉声说道:“你刚才问,为什么不调南昌王去幽并,而是让他去洮河道,朕告诉你,南昌王去洮河道,是黄卿亲自推荐的,他说在河州到青藏的黄河上游运送粮草,南昌王比他更合适,做的会比他更好,因为南昌王更识水性。”

这个时候用兵,和之前用兵,便已经完全相反。

“要么是他真的期望这个弟弟能够有所成就,要么就是他和这个弟弟之间有所隔阂,毕竟他们不是一奶同胞。”李治想起之前看过的文档,心里忍不住的松了口气。

李治点点头,目光重新落在眼前的奏章上,然后轻声叹道:“二十七郎所言无错,芒松芒赞如今即便是病重难治,但也终究未死,论钦陵兄弟能够安心在外,怕也是因此缘故。”

很多人以为,皇帝提拔李绚是为了将来让他继任礼部尚书的,但实际上皇帝盯着的,更多是工部。

恰好在这个时候,吐蕃驻唐副使归来。

这中间微妙的心态变化,没有人比李治更清楚了,毕竟他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

“水利,对外交涉,南昌王做的都是不错的,鄯州将来也是要调他过去的。”武后轻飘飘的又说了一句。

而只要一见,放在吐蕃副使身上的手段,就会生效。

“还是要小心为上。”武后转头看向李贤,轻声问道:“二郎,此事你如何看?”

李治的神色顿时肃然起来,这种事情,最怕别人的算计在你之先,一旦被别人占了先手,那么很有可能,你自己的算计也在别人的算计之内,大唐在青藏这一战,可是投了重注的。

兵部职方司的人,保证能做到这一点,之后,就是芒松芒赞之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