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文帝的愤怒(2 / 2)
袁国舅看了看左右,说道:“请陛下恕臣死罪。”
文帝手一挥,屏退左右,说道:“站起来好好说,有什么尽管说,不要等我们成了别人的阶下囚,到那时你想说都说不成了。”
袁国舅站起身,说道:“陛下,臣要说的还是十六年前的事,臣为太子鸣冤。”
“十六年前那件事他是最大的得益者,他如今已经是录尚书事、领大将军衔,权力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廷的大小事务都要经过他的手才能发出。”
文帝:“只怕只有万人之上,没有一人之下吧?”
“朕想做一点事都要看他的脸色……”
袁国舅:“十六年前那件事发生后,太皇太后觉得太子年轻不能赋予大权,又说皇帝陛下忙于北伐,恐会耽误国事,授予他领大将军衔、录尚书事,其实已经是把朝堂之事和天下兵马都交于他一人之手。”
……
大宋朝建国时,为了限制尚书省的权力,防止出现权力集中,高祖武帝既没有设丞相,也没有设“录尚书事”,只赋予尚书省行政权力,并让身边的中书省参与决策。
但是,文帝刚立朝时,由于势单力薄,又要对付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乱臣贼子,不得不依靠太皇太后,依靠势力强大的萧、王两大家族势力,这才赋予了彭城王刘义康极大的权力……
没想到时过境迁,如今刘义康又成了文帝的一块心病……
……
文帝听了国舅爷的话点点头,表示了肯定。
袁国舅继续说道:“那一年,那一切,明显就是一个坑,等着太子往里跳。”
“有人调走了京城所有兵马,陛下您在虎牢关遇险,臣的母亲被杀,臣大妹妹一家满门忠烈满门被杀。”
“事后圣上您派人查了,结果发现调走人马的手谕是太子下的,调走人马的人是太子的表兄,臣的大外甥,这一切好像都是臣一家的错。”
“可是,陛下您有没有想过,谁是最大的受害者,谁是最大的得益者,受到伤害最大的是臣的一家。”
“那人要谋朝篡位,又藏在了阴暗的角落里。”文帝的声音气愤而镇静。
袁国舅:“陛下,此人乃祸水,必诛之。”
文帝摇摇头,没有回答。
袁国舅:“陛下,不可让江山毁于一人之手啊!”
“臣知道皇上的担忧,可是此人权势过重,朝中已经只知有他,不知有圣上。”
“臣听闻,昨日皇上找几位大臣讨论北伐之事,他们均推托此事需与彭城王商议,臣搞不懂了,这大宋的天下到底姓什么?”
文帝淡淡的说道:“大宋的天下当然姓刘!”
“他可是太皇太后当初最心爱的子孙。”
“徐羡之、傅亮、谢晦这帮乱臣贼子,以为把朕扶上位,就可以让朕做他们的傀儡……”
“你是知道的,当初朕也不想做这张龙椅。”
“这么多年了,朕一直想做一个好皇帝,一直想完成先皇统一天下的雄心壮举……”
“朕做错了吗……”
“这些乱臣贼子……”
……
文帝闭上眼睛陷入了深深的回忆: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