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6、国策(1 / 2)

加入书签

(皇后每天都想被废);

李承宣说的是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这句话。

然后宋瑾宁立刻就想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不由的有些动容。

她对于干政,

以此为自己和娘家人谋得权势或富贵这种事是不感兴趣的,

不过若是能为那些灾民,又或是天下间的百姓做一两件实事,也算是不枉做了这皇后一遭。

因为皇后身为一国之母,

日常一应所需原就是天下万民供养所来。

她得到了这样大的好处,原就该回馈一的。

就没有再说拒绝的话,而是蹙起眉头细细的思索起来。

宋瑾宁本人并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但是得益于上辈子看过的那些书,

电视剧,

诸如各种讲坛之类的综艺,以及网络上有关其他国家局势的分析,

种种信息糅合在一起,给李承宣出出主意应该勉强还是可以的。

首先就是灾民之事。

所谓万物生长,

各自有时,既然现今农时已过,即便勉强将那些农作物种下去只怕到时也没有收获。后期如何安置灾民确实是件令人棘手的事。

总不能朝廷一直拨钱粮直至下一个农时,那样多少钱粮都不够用。

但如若不拨,

只怕灾民就会**......

所以宋瑾宁还是很赞同李承宣的那句话的,

不能让灾民太闲。

“南方之地向来盛产丝绸,

陛下有没有想过增加织机?”

“织机一旦增加,

所需劳工自然就会增加。且不但如此,

届时养蚕的人,栽种桑树的人也会相应增加,到时岂不是可以增加很多就业岗位出来?”

话说的太顺口,

连就业岗位这样现代的词语都说出来了。知道李承宣不明白,又解释了一遍。

“再有,南方此次受灾既是水涝,河堤就该重修。要修就好好的修,不然过不了两三年又发大水,那这河堤修了有什么意义?简直就是浪费银子!”

“至于北方,既是干旱,陛下有没有考虑过在某些合适的地方修建水库?这样往后若再有干旱的时候,水库便可暂且救急。再有,北方是不是有什么平原?这些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较好,都开发了吗?若没有,陛下有没有考虑过迁灾民过去开垦荒地?”

李承宣好一会儿都没有说话。

他果然没有看错,宋瑾宁在一些事上总会有跟其他人不同的见解。

只是......

“你的这些想法虽好,但朝廷却拿不出这么多的银子。”

增加织机,修河堤,建水库,开垦荒地,无论哪一个单拎出来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银钱。而上次筹措到的银钱虽然将赈灾和军饷所需对付过去之后还余了一些,但也万万不够这么折腾的了。

宋瑾宁再次蹙起了眉头。

都说一文钱能难倒英雄汉,对于朝廷来说又何尝不是。没钱,那很多事就做不了。

宋瑾宁想事情的时候有一个无意识的抠手指的小习惯,李承宣注意到,目光不由的望像她的手。

她这个人懒散,也怕热,太阳大的时候绝不会在外面走动,所以养的肌肤白皙柔嫩。

老天仿似也格外的偏爱她。不但相貌生的无可挑剔,就是她的这一双手也是生的手指纤长若葱管,仿若白玉雕成。

李承宣这一看目光就再也移不开了。脑中不由的想起诸如手如柔夷,纤纤擢素手,垂手明如玉之类的诗句来。

很想握一握她的手。想必一定很暖和,也很柔软吧......

“既是朝廷暂且拿不出这么多的银子,那这些事就一件一件的来吧。”

忽然响起的声音惊醒了李承宣的旖旎情思。他脸上微烫,抬头看着宋瑾宁。

宋瑾宁还是一副蹙眉思索的模样。

她建议先做的一件事是增加织机。

因为其他三项全都是耗费银子的,只有这一项,暂且虽然也耗费银子,但后续却能带来收入。

“丝绸产量增加,咱们便可以出口。就是卖到其他国家去。”

说到这里,她又想起瓷器,茶叶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