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置之死地第3章 觉悟(2 / 2)
众人见小皇帝年轻不大,志向不低,决意要死守皇城,那些平日里阳奉阴违的老家伙彻底没了脾气,一个个躲的躲,藏的藏,好像一夜之间,瘟疫降临一般,皆称病告假,把那平时争得头破血流的兵权政务,统统双手奉上,只求个平安是福了。
年轻的军士都是希望立下赫赫战功,扬名立腕,封侯拜相的,只是老贼当道,小皇帝几乎被他们架空了,这些年轻人,若不去奉承老家伙,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他们只能极不情愿的去走权臣的门路。
到底皇上年轻气盛,力主与宛军一战,有了皇上撑腰,有了国舅爷亲自带兵,那些年轻有为之士,纷纷投至张念夫麾下,虽然在朝堂之上,张念夫看似孤立无援,一旦皇上态度明朗,多数人还都有一腔热血,愿意效忠皇上,守土报国。
何况,张念夫确有不世之才,他迅速的布置好城防工作,虽然是仓促应战,仍然是大获全胜,击退了自诩是神兵天降的宛军大小数十次攻击,鼓舞了三军士气。张念夫也借此一战,巩固了他在军队之中的地位,成为了大权在握,炙手可热的人物。
一切都如杨显明预料的那样,丝毫不差。秋儿手握战报,兀自出神。皇上略有所思的对张念夫说:“朕当感谢大宛军队,若没有他们的鼎力相助,朕何日才能摆脱权臣的束缚呢?”
张念夫静静的听着,他明白,皇上这几句话,不是说着玩的,这是在提醒他,不可重蹈覆辙。这几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语言,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杀机重重?若不是宛军突至,皇上打算如何处置这些权臣呢?
张念夫想到这一层,不寒而栗,他一生牢记此话,不敢越雷池半步,虽然在正史上,直书他如何行为荒诞,自毁大好前程,怎样才气与财欲相抵,没有远见卓识,但毁誉参半的张念夫,虽历乱世,却仍然在朝代更替之中,躲过十八年的浩劫,潇洒的活到耄耋之年。
秋儿已经下定决心,要以十万宛军来试探杨显明对大宛是否忠心,因此,宛军虽然在皇城遇阻,攻了一年多,毫无建树,但他们的耐心却出其的好,丝毫没有退兵的意思。
皇上被困,各地将士哪敢袖手旁观,但一年多来,数百次救援皇城的军事行动,都被宛军击退,甚至全歼,但中原将士却如飞蛾扑火一般,前仆后继。虽然皇城之中的粮食还很充裕,暂时没有忍饥挨饿的危机感,但城中人的信心却已经锐减,那些被张念夫架空的权臣们一直心有不甘,耿耿于怀,见张念夫突围受挫,私下里议论纷纷。
这一日,张念夫与往常一样,站在城墙上观察敌营,却见敌营中突然发生一阵混乱,这场突袭规模不大,不像是援军,直觉告诉他,有人闯营!他心头一震,与宛军决一死战的时机到了。
张念夫立刻调集一支精锐的部队,命他们出城去接应闯营的士兵,并一再叮嘱,不可恋战。打开城门,一千精锐骑兵驰骋而去。张念夫静静的站在城墙相送,出城的士兵也都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觉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