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两百零四章:不曾改变(2 / 2)

加入书签

“还有最后的就是我的偶像,春秋末年的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用了20余年的时间,灭掉了吴国,成就一时霸业。功成名就之后,勾践说要与他“共享越国”。但范蠡出于对勾践的了解,果断地不辞而别,携带家眷私属和财宝珠玉,开始了理财生涯。最后定居今天山东的定陶,成了一个乐善好施的大富翁。范蠡果然是一位智者,能辅佐越王成就霸业,也能激流勇退转向财富生涯。明察形势,可进可退,主动选择,这种境界历史上确实极少见,也让他自己获得了身心保全和自由。多好啊,为什么会觉得官场黑暗,哪里黑暗,一点也不黑暗。”淑苑说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民间的疾苦,皇上也不曾看到,为什么会说官场光明,在官场之上,只能做个看不清楚的人罢了。”老板坐在椅子上叹息的说道。“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学而优则仕,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里,只有通过做官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官场上有各种看得见的明规则,更多的是形形色色、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些潜规则未必成文,但却经过千锤百炼,不断传承,不断完善,不断演化,被所有人默认和遵守。在官场中,只有遵守这些潜规则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你特立独行,不遵守体制内的游戏规则,就会遭到排挤,郁郁不得志,甚至面临出局。朝廷内有很多大家觉得习以为常的事情,都有它特殊的官场含义和法则。外行人和悟性差的人就像盲人摸象,永远找不到门路,看不到真相。”

“官场的历史,就是识人驭人的历史,就是权谋手段的历史,就是血腥斗争的历史,千百年来未曾变过。洞悉体制内的运行规则和生存法则,并不能靠看书从书本上学来,而是要靠经年累月的摸爬滚打,日积月累的政治历练和敏锐深刻的洞察分析,有时候甚至要靠一种无法解释和说明的天生悟性。很多人都喜欢强调’变化’,确实这个社会瞬息万变、日新月异。但老秘书一直以来洞悉社会和人性的观点都是强调要看到和把握住’不变’。强调不变并不是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而是洞悉事物的本质,直达事物的真相,通过’不变’去把握’变化’。如果总是强调变化,你就会惶恐和无所适从,因为变化的东西变幻莫测,你永远把握不住。洞悉官场是这样,洞悉任何其他事物和行业也是如此。你坐在这里天天看书能看出什么门道来,没什么本事还觉得自己很多人会请你去朝廷。”淑苑继续扎心。

ntent

淑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